采收加工
赤芍移栽后4至5年采收為易,于9月份地面植株枯萎后,割去地上植株,將根挖出,去凈泥土,曬干。按大、中、小分檔存放。畝產干品600至800公斤。

此后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因市場貨源走銷轉好以及產區(qū)貨源供應不足的利好因素影響下,行情有所反彈;2015年以后,受全國市場和藥廠質量抽檢整頓的影響,大黃貨源市場流通不暢,行情在13-15元的價位運行。
時下產區(qū)大面積產新,新貨也陸續(xù)上市。但尋貨商家不多,行情持續(xù)保持在13-15元低平價位。
三、生產調研,年限長且加工繁瑣
大黃種植效益一般,生長年限久規(guī)模受制約。
目前,大黃的含量問題,是制約其生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近幾年隨著局的嚴查,藥廠對于大黃素含量要求很高,一般需要達到1.5%以上才能使用。
圖5:生長了10多年的唐古特野生大黃,品良。
為了增加有效含量,農戶只能增加大黃在地時間。如四川綿陽、雅安當?shù)胤N植大黃一般在3.5-4年之間;阿壩州唐古特大黃種植都在6年以上;青海產區(qū)種植大黃在5年以上;野生大黃年限更久,所以有效含量高于家種貨,售價一般也高于家種。

掌葉大黃的植株
大黃是三年生植物,一般育苗一年,移栽后種植兩年。三年生大黃的含量較高,但宕昌縣農戶習慣于育苗一年,種植一年,也就是所謂的兩年生大黃,這種大黃的含量不穩(wěn)定,價格差異較大。
二、 產區(qū)種植及產新情況
甘肅產區(qū)大黃采挖結束已經有一個多月,新貨還在熏制中,預計明年三四月份新貨才能大量上市。時下產區(qū)陳貨支撐市場流通。
甘肅禮縣農戶采挖大黃
大黃的種植比較費人工,除草、采挖、加工都需要大量人工。17年之前大黃價格在12元上下的低價位徘徊,就算育苗直接購買,也需要在地種植兩年,畝產在250公斤上下,按著12元的價格計算,兩年的收入3000元,減去種苗、化肥、加工等等費用。一畝地農戶的收入也就幾百塊錢。
產區(qū)農戶給大黃刮皮
2014-2016年價格低迷,產區(qū)農戶棄種現(xiàn)象普遍。隨著陳貨庫存的消化見底,17年開始行情穩(wěn)步上揚。農戶又開始種植,種植面積上面有很大的增加。18年價格已經突破了歷史價格,加之大力扶植大黃種植,基地、合作社大面積擴種,種植面積登上了新的高峰。
甘肅產區(qū)大黃歷史價格走勢圖
從種苗的價格就能體現(xiàn)出暢銷程度,14-16年期間大黃育苗的價格長期在0.05元/株的價格徘徊,加之農戶基本是自己育苗,育苗商常常出現(xiàn)收入和投入不正比例的情況。而18年大黃育苗均價在0.3-0.5元/株,價格提升了10倍。19年育苗開市的售價就是0.5元/株,小的育苗也能賣到0.15-0.2元/株的價格。
產區(qū)基地及合作社的種植面積成倍的上漲,按著種植年限計算,19年采挖的大黃應該是17年移栽的大黃。17年大黃價格已經在低庫存的影響下持續(xù)上揚,種植面積已經有擴種的苗頭。故而今年產區(qū)產量應該不會比去年低,為何大黃還有隱隱上揚的趨勢?
三、 大黃價格兩極分化明顯
甘肅產區(qū)掌葉大黃的屬性較為,種植、采挖、制干過程不同很容易影響到外觀、含量。所以在同一個市場同一個品種也許是同一塊地種植出來的大黃價格有很大的差異。
甘肅禮縣產區(qū)習慣性種植三年生大黃,當?shù)丶庸し绞交臼腔◣讉€月的時間慢慢的熏干,故而當?shù)氐拇簏S含量也是的。而已宕昌縣為例,當?shù)剞r戶習慣大黃種植一年后(育苗一年,種植一年)采挖,這也是所謂的兩年生大黃。這種大黃的含量非常不穩(wěn)定,加之當?shù)鼗旧蠒顸S,含量遠遠達不到要求。故而熏黃的含量遠高于曬黃。
禮縣熏黃
宕昌縣曬黃統(tǒng)貨
熏黃和曬黃的價格差異也很大,目前三年生熏黃售價在25元(公斤價,下同)上下,兩年生含量不達標熏黃售價在16元上下,曬黃售價在12元上下。
而十月份時三年生熏黃售價在23.5元上下,兩年生含量不達標熏黃售價在20元上下,曬黃售價在16元上下。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大黃的差價就發(fā)生較大變化,這也是產區(qū)大黃讓人感覺有漲有跌的原因,好貨價格逐步走高,而含量不達標的貨價格跌幅也很明顯。
四、 后市行情預測
兩年生大黃含量不合格為何還是有農戶繼續(xù)種植兩年生的大黃?18年高價,加之大力扶持,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那么是不是2020年大黃的價格已經注定大幅回調?

影響行情的多重因素
1、馬蹄大黃畝產成品干貨在400公斤,按目前馬蹄大黃市場18元計算,收入7200元,按移栽后生長期三年計算,扣除成本(除草、雍土、保墑、防澇、采挖、加工等比較費工費時)后,每年的純收入非常有限。
2、大黃種植、加工都費工費時,起挖不易還要刮皮熏烤,要是晾曬還需幾個月時間。熏烤不僅增加成本,照看不周則會使部分貨源焦枯,晾曬時間過長難免霉變、中空,品質大打折扣。作為一個利薄且加工繁瑣的品種,較難藥農種植大黃的積極性。
3、大黃喜涼爽濕潤氣候,在海拔1800-3000多米的高山區(qū)最好,生長地域相對狹窄。大黃需輪作不能連種,每次采挖后需要多年輪作倒茬,否則會病蟲害多造成嚴重減產。近年由于產地生態(tài)保護,不允許毀林開荒種藥,致使大黃可種土地面積減少。據(jù)悉,2015年預期可采挖面積將比去年減少。據(jù)各產地傳來消息,今年各地大黃生長情況正常,估計干品產量約5000噸。
4、據(jù)多位商家提供的參考數(shù)據(jù),目前大黃各產地累計庫存量約800噸,市場庫存約300-400噸,藥企備料庫存約400噸,社會庫存約300噸,各方合計至少還有1900噸大黃貨源。
5、大黃中醫(yī)上用于實熱、譫語發(fā)狂、食積痞滿痛瘍腫毒、疔瘡、燙火傷等癥,是常用的一味。近年國內中成藥企業(yè)在新藥研發(fā)創(chuàng)新方面的腳步緩慢,其需求量也一直難有太大突破。如今大黃年需求量維持在5000-5500噸左右。
淺析結論
1、大黃種植效益一般,加工繁瑣,可種的土地資源有限,生長存在時限性,這些因素都會制約大黃的生產規(guī)模擴大。
2、從上面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分析得知,算上今年新貨產量以及庫存量后,大黃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的形勢。
3、新版藥典標準即將執(zhí)行,新版GMP標準也將啟動,對未來大黃在種植和生產等環(huán)節(jié)的要求還將更加嚴格,需求企業(yè)采購也變得更加謹慎。此外,新的中藥材商品流通標準也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藥材質量的標準明顯會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無疑將會影響低標準大黃的流通速度。
行情預測
以上因素制約著大黃人氣的上升,導致了很多投資性資金難以進入。鑒于今年的供需形勢不利,行情持續(xù)窄幅震蕩的趨勢還將持續(xù)到明年新貨上市之時。